徐涤宇: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开启国际化建设新征程

来源:二十大专题发布时间:2022-11-03

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 开启国际化建设新征程 

校长助理、国际交流部部长

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兼)徐涤宇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确定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报告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论述,为学校国际化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国际化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以国际化战略助推学校发展,既是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迫切需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报告中提及“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并在对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部署中强调“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落实到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工作上,就是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实现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优秀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中南大贡献。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稳正确方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胸怀天下,树立世界眼光,从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奋进力量。

 二是发挥学科优势,讲好“中国社科”。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专章阐述,并提到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学校应围绕“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彰显学科特色、优化合作布局、整合内外资源、促进学科融通,全面提升学科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传播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三是放眼国际背景,写好“中南师说”。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学生,首先要有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术卓越、具有世界眼光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构建学校师资队伍体系方面,要进一步拓展国际化“谋才”视野,注重“引育”并举。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积极开展国际联合科研、参与国际组织规则与标准的制定等。引导教师在全球视野下立足本土,结合中国实际,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

 四是厚植品德根基,育好时代新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围绕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心怀报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进一步推进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后疫情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在地国际化教育,拓展派出渠道,提升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增进学生对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理解,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具备国际视野、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青年。

 

 

编辑:杜玥